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

[課堂心得]4/6當代圖書館問題-工作倦怠(Burnout)

011608-burnout
圖片來自BraveNewTraveler,一個綜合性的線上雜誌(屬於Wordpress
應該容易看出來吧,大家對於「做正事」都會倦怠的!
但是做其他事情時卻特別帶勁,到底是為什麼呢?
這就本週的主題「工作倦怠(Burnout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切入正題前,范老師還是老樣子先先閒話家常一下
  • 4/20要看到期末題目囉!(抖)
  • 內部溝通(前兩週主題)是一種傳統與慣例的崩解(使得遭遇問題時,內部意見不一、各自為政、互相牽制),嚴重時動輒主管或領導者去職
  • 審查制度(Censorship):這將是未來幾週的探討主題,權力濫用vs. 公共財(圖書館處在兩難)
然後開始討論工作倦怠的部分...
Burnout,又可稱為工作倦怠症、耗盡感(奇摩字典會說是燃料沒了...)
簡單的說,「並不是一個病,而是一個情緒反應
老師舉出了一個在報紙上看到的民調(他沒說出處)
國內的就業者回答幾個問題的結果如下
  1. 我覺得我的能力沒有充分發揮(佔58.9%)
  2. 我覺得我的未來只會比現在更糟(佔55.9%)
  3. 我覺得我的生命沒有意義(佔38.6%)
  4. 我對目前的地位或身份感到不滿(佔38.1%)
  5. 我對目前的成就感到不滿(佔42.4%)
會不會覺得大家的態度都普遍消極呢?原因是什麼?
老師說從工作倦怠不是新興議題,而是很早就出現
在60~80年代,高度工業化國家(G7還是G8的)比較少見;而農業與工業國家較為嚴重
由90年代至今,這些G20就開始出現失業問題、恐懼失業;同樣的這些情況在開發中國家則加劇嚴重
這裡談到「隱形」的失業人口,包括
  • 不想做事的人
  • 學業延畢者
  • 價值錯誤者(受新聞媒體影響,如念了一堆書去賣雞排等少數特例認知)
老師談到目前國內社會現象充斥「切割性思維」(這詞我也不太懂,應該是指取片面看法吧)

那這些跟Burnout有什麼關連?」
因為工作倦怠跟我們身處的大環境是脫不了關係的!
工作倦怠是發於個人的(而非群體),傳統上我們專注在「工作的小環境」
老師則認為應該放大到「整個大環境」來思考這個問題!
畢竟每一個個體都產生問題時,整個組織或機構也將死氣沈沈(無生產或是創造力)

那這樣子跟圖書館有關係嗎?」
沒錯,一般來說館員的Burnput情況應該是比較少的
不過根據研究顯示圖書館館員有工作倦怠症的比例還是有「1/3」!
所以現在真是恐怖的年代...
「那是因為現在經濟不景氣吧!等經濟復甦,失業率就會下來,這情形就會改善了」
老師卻不這麼樂觀,他說國內的情況特殊,因為經濟發展有些畸形
高科技像是半導體的部分與其他老百姓的經濟模式差太多,可謂不上也不下的發展呀

介紹完背景之後!
接下來開始正式討論「工作倦怠」是怎麼樣的一回事了
一般來說是由工作的「業務」、「業績」、「環境適應」或「人際關係」等環節開始感到厭煩無力
進而開始想要逃避,沒有解決的話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,無處發洩後,最後就會轉為消極無奈

基本上在一個工作倦怠者的身上就是會出現一種心理/情緒上的不舒適感
進而影響工作態度與效率,一旦嚴重時可能會產生精神崩潰
這個徵狀早在1970年開始在美國被提出,社會學、心理學、管理學、教育學等領域都會論及
用來分析現代人的工作壓力與社會現象,他們發現「只要跟人有關的職業」都有可能會產生工作倦怠
他們也提出嚴格的定義:「Burnout是一種個人身心耗損的現象。
心理方面會出現退縮,對事物感到無趣、無聊、很煩等不積極情緒
生理方面會出現體力衰退,容易疲倦、睡覺等跡象
談到跡象,老師最後則列舉Burnout的常見跡象給大家:
  • 莫名疲累
  • 抗壓力極差
  • 胃潰瘍或胃痛
  • 頭痛
  • 失眠
  • 對生命感到消極
  • 多疑、妄想
  • 憤世嫉俗
  • 多情緒:易怒、沮喪、冷漠、自閉、孤僻
  • 業務上:無創造力、生產力
本週比較少談到圖書館館員的情況
老師認為雖然館員不是工作倦怠的高危險群,不過這個現象的前因後果是需要深刻瞭解的
身為領導者更要施以關懷、多加研究、未雨綢繆才是
下週將開始討論LIBR的工作倦怠
一般來說,倦怠的來源有四個
  1. 組織領導(上級)
  2. 同僚之間
  3. 個人事務
  4. 讀者
下裡拜會一個一個談吧我想XD
看完了這些內容...
有個感想...
不是在說我嗎XDDDDDD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