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哈!一想到無干擾研究就會想到偷窺啦...真的很北爛
圖來自「偷窺無罪」的宣傳部落格(新浪)
一個西班牙的歌舞片,喜歡佛朗明哥的朋友可以去租來看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不過在探討今天的主題「非干擾性研究」之前,還有兩個同學的期中報告還沒結束
報告完後,珊如老師還是送給大家一句最重要的話
「整個研究到底要找出什麼答案,到底要找回答什麼問題!」是一定要交代最清楚的!
接著進入主題,非干擾性研究就是在研究對象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進行的研究
一般可分成四種方法
一、非反應資料
- 實物追蹤:耗損程度的情況、物件的累積
- 通常採取紀錄與觀察方式
- 蒐集與分析資料
- 用於:大量文獻、遙不可及之物
- 計算一些數據:次數(量)、方向(正向或負向)、強度(程度)、篇幅(長短)
- 編碼登錄:就是一個指認過程,有了規則之後,用人去判定(通常派兩個以上的人去進行,檢視一致性)
- 已經整理好的資料(對外公佈)
- 可用於數據的引用
- 來源:政府、國際機構、私人
- 時效性較差
- 如:名錄、年鑑、統計單位(主計處)
- 已被分析過的資料
- 未驗證的引用(不當使用或誤引)
- 分析對象的屬性不太一樣
- 效度上,理論定義可能與數據意義沒有關連、或是替代用(兩者不完全相同)
- 信度上,穩定性(同一件事古今也許不完全相同意義)、資料等同性(不同來源的資料意義會相同嗎)、代表性(數據與指標是否足夠判斷?合理或公平嗎?)
- 其他:不易推論、效度容易較差、易受研究條件限制
- 非干擾性研究在執行上依舊會受「研究倫理限制」,還是會告知與同意受試(不過進行時仍不知道)
- 非干擾性研究的「分析對象」並不是行為者(研究對象),而是其所留下的「記錄」
- 圖資領域的應用:借閱記錄、目視書架與設備使用情形、參考問題的紀錄、自己不易蒐集資料的大型計畫(如閱讀行為調查)
- 內容分析法:必須先「定義物件」,建立一套判斷基準,方便「分析單位」的規格化與編碼時的明確指引
「MMR是指質化與量化的方式同時被應用在解決同一個研究問題」,算是多元方法的一種(Multiple Methods)
附上書目,有興趣可以深入瞭解Fidel怎麼定義他的分析單位(算MMR的文章)
Fidel, R. (2008). Are we there yet? :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. Library &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, 30 (4), 265-272.
最後我覺得內容分析法,與資料探勘簡直是一樣的事情
只不過一個是人工進行,一個是自動進行
一個強調品質與嚴謹的規範,一個強調大數原則下的趨勢所顯
都是十分有趣的研究工具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