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

[課堂心得]4/22數位典藏專題-文獻報告(1)

image
這張從宣諠學姐介紹的加拿大數典計畫PPT抓來的XD
因為我一想到保存的議題,就想到這張圖(應該是影片的儲藏櫃吧)
網址不曉得,就敷衍一下LAC的網站吧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接下來幾週都是文獻報告,所以不像之前計畫或網站的報告有一堆圖可以看啦...
我主要記錄覺得重要的心得或是老師有特別強調的之處!
以下是今天的兩篇內容(Double B!!):


Besser, Howard. (2007). Collaboration for Electronic Preservation. Library Trends, 56(1), 216-229. (煌裕學姐)-電子資源的合作保存
  • 數位保存的意義在於長久保存,不過面對媒介與設備的更迭
    雪華老師談到機構在典藏時,除了儲存資料的媒材保留下以外,設備同樣要留下
  • 另外在聯盟式運作下,老師認為「人為因素」比「技術問題」麻煩上數倍之多
    必須建立共識,擬定共同目標,並且承認彼此間的差異(競爭與合作關係)
  • 數位化的目的也必須好好省思,倘若是為了盡早提供使用者(如研究需求、商業價值、原件損壞),的確有及早進行之必要;倘若是為了久遠保存,而原件部分仍完好,並不一定要迷信數位化(技術只會越來越好,目前紙的壽名還比磁碟等儲存設備可靠)


Brisson, Roger. (2000). The German resources project: the promise of technology in fostering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.Library Hi Tech, 18(3), 234-254. (瑋妮學姐)-德國資源計畫
  • 德國資源計畫是美方於1998年因為採訪困難所建立,希望達到學術資源的館藏合作
    目前已更名為Global Resource Network中的「German-North American Resources Partnership 」
  • 近年來OCLC的WorldCat不斷併購許多書目資料,也包括許多歐語系的部分,老師認為相較有價值
  • 電子書出版的模式,目前為買斷方式,重點主要在作者的授權、出版商的利益考量
  • 老師談到國內合作採購電子資源並不順利,因為往往合作機構間各懷鬼胎,加上廠商會分化
    不過最近一次透過教育部贊助的採買活動很成功,公私立大學的大型採購成功將價格壓下來
  • 電子書與實體書的「市場」與「性質」並不相同,一般的學術書出版後頂多印幾百本(國內)
    不代表其沒有價值,因為學術的產值原本就不明顯,但同時卻也容易絕版,電子出版後則可以解決此問題

談到電子書,老師就說在不久的將來Google Book Search的前途將不可限量
因為許多機構會為了數位化經費而煩惱,但Google是不收錢的
另外,電子書收入的拆帳又比其他廠商優渥(7:3)
一旦將來Google大規模收錄電子書之後,量大到一個限度,全球曝光的市場效應會使得價格壓很低
市場可能比原本紙本多了十倍或百倍,價格就算降到1/10也不意外
當在家裡上Google買本書只要幾十塊時,我幹嘛去圖書館呢?
能看又能挑地方印,也能建立個人館藏
不用冒風雨出門,不必去書架找半天還要問館員
不必翻別人摸過的髒書,被借走也不用等預約...豈不快哉!

到了那個時候圖書館與圖書館館員又何去何從呢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