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3/21去參加的會議,因為想說都是這堂課的範疇就放一起了
因為會議早已結束,我就不附上連結啦...
我就簡單地提一下這場集結資工、法律、日文、歷史、檔案、圖資人的饗宴(可能還有更多)
首先是目前司法院長賴英照先生的致詞,他認為這項檔案的收集與典藏工作
雖然看似只是一個「文史工作」,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社會結構
透過這些法制的文獻,以目前的眼光看來不僅是一種保存,也是一種法治建置的借鏡
接著是進入主題的部分,實際上我在這裡算是個局外人XD
所以我的目的在於瞭解它們的建置意義與數位典藏的方法與系統(恰恰好在早上就結束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開始我還沒發現,後來我發現是滿座呢!這真是一個學術味好重的研討會
連最後的討論時間整整一個小時!這才是研「討」會吧
法律系的王泰昇教授就是這計畫的靈魂人物,從資料的蒐集到目前持續不懈的整理
接著以他報告內容分數重點如下
- 這些日治時期的法院檔案是近年來才逐一發現(隱藏了50多年)
- 由起初4冊的總督府高等法院判決書,最終由台北、台中、高雄、花蓮等八處地方法院蒐集陸續發現,目前一共有「5645冊」
- 2002年開始拍攝數位影像,2004年建立搜尋資料庫,2008年9月20日法律系與圖書館共同公開啟用「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」(這部分項潔教授會詳談)
- 由於那些古日文十分艱深,故以期透過大家的力量一起來解讀與研究(跨國界、跨學科)
- 項老師開宗明義的先談到這個系統「not just a warehouse but a research tool」,雖然由王老師努力進行蒐集與保存之後,卻欠缺應用
- 目前由上述的5645冊的書目,依照檔案內容分為「條」、「項」、「款」,詮釋資料藍為另外以「冊」及「案」分別建置。故有307,139案的詮釋資料,200萬餘張的影像,高達638G的儲存量
- 有三組分類統計表:依照典藏地、依照檔案類別、依照案件類型
- 依照案件類型,有四種詮釋資料欄位處理:成冊、公證書、民事判決、刑事判決
- 系統有幾個特色:簡易檢索、分層瀏覽、檢索後分類、產出引文
- 時間軸的瀏覽可以反映某事件的盛衰
- 每案影像會隨翻閱更迭(詮釋資料同)
- 用途限制:只限學術使用。禁止商業、訴訟用途(自行向法院申請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今天的課程內容先接續之前TELDAP成果展與會議心得分享,這次只剩下君儀學姐的報告
之後是個人自選的數典計畫報告,因此他就連續兩個報告,我將他的內容與老師的補充作一點重點摘錄
- 數位學習的class2.0、learning2.0受批評,太過強調技術(炫麗)而非找出好的教材
- GRL2020:主打協調全球資源(隨著此會議的變質,微軟贊助漸少)
- 不同領域的跨學科合作是一大挑戰,要敞開心胸而非各懷鬼胎
- 數位圖像為該館館藏,許多資料年代可追溯回19世紀
- 圖像有兩種檔案格式(Tiff, JEPG)- 授權方式為免費申請(除非要即時獲取)
- 詮釋資料齊全,ID有兩組一為典一為實體
- 檢索介面包括Search(倚賴詮釋資料)與Browsing(倚賴類別)-可見上圖所示
因為目前國內計畫各自為政,網站也都以分項名稱、起源、委員等為主要分割
這些資訊對使用者來說,不但不曉得也不需要知道
不過這只是一個小計畫,與大規模的整合性計畫比起來算是比較容易
但雪華老師隨即舉了一個整合性的例子「digital library Georgia(DLG)」(如下圖)
這個喬治亞的數位典藏整合系統作得很好,仔細看左方的標示系統有幾種組織方式:
- 依照主題(已經展開了)
- 依照時間
- 依照地區村落
- 依照處理機構
- 字順排列
而達到使用者最容易發現的方式,並滿足其應用與取用的目的
否則典藏又是為了什麼?不就是要用嗎?
最後一個計畫就是由瑋妮學姐報告的「Universal Digital Library(UDL)」,中譯名為「百萬圖書計畫」
- 一個強調免費取用的線上電子書計畫(Free Access)
- 如圖所示,有中國北或南站、美國本站、印度站的合作
- 然而品質良莠不一,資料多不具價值
- 雖為免費取用,版權卻並非全然為public domain
- 欠缺延展性,不斷找尋接續者
他認為只有建立一套商業Model才可能長久經營
而國內目前數位出版更是經營困難,由於華語(繁體)市場太小
因此許多實際面的考量,都與「市場」脫離不了關係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